Description
《查爾斯河畔的雁聲》為張錦忠「隨筆馬華文學」的續集,八十餘篇雜文隨筆,採類纂的體例,分為十輯。
前三輯分別聚焦於詩、散文、小說;第四輯「文學記憶」追憶當年《學生周報》與《蕉風月刊》歲月;第五輯呈現作者近年對「華語語系」的看法;第六輯談文學史料之必要。
第七輯為雜感之作,再論馬華文學批評匱乏等老課題;第八輯從影響作者的書,談到文學城市及文學獎;第九輯跨出華語邊界,將馬來文與英文納入視野,以和馬華文學互相照映。最後一輯收錄作者的回應文章及刊在《當代評論》的稿件。
2015年,張錦忠出版《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收錄七十篇瑣記隨筆、序文書評。此後數年,張錦忠關於馬華文學的書寫,累累又可成書,可謂念茲在茲,必有迴響。
目錄:
序、遙遠的回聲 / 施慧敏
壹、西灣詩話
遠方的詩,路上的樹——評《走動的樹:黃遠雄詩選》
沈璧浩的詩,海的召喚
在砂拉越,蓮的暗香潛動
魚骨,假牙,《假牙詩集》
漂鳥閃逸,天光移動——初夏讀潘正鐳詩集《天毯》
在燈火闌珊處——《像河那樣他是自己的靜默》後記
鵝卵石(山橄欖)與黑鳥:飄貝零以及他的詩——兼憶人間詩社諸友
樓之於詩——話謝顥詩集《兼職詩人》
貳、路邊散文
散文梅淑貞——《人間集》的序跋、瑣言、漫談、雜感
在雨天讀方桂香
繼續開往臺灣的慢船
留臺人二部曲:我鄉的故事——兼懷留臺返馬的前行者鄭良樹學長
不小心走遠之後——序盧姵伊散文集《時光密室》
在橡膠樹影下——序《膠林深處:馬華文學裡的橡膠樹》
斑鳩斑鳩依舊咕嚕嚕——冰谷與暮年書寫的轉換站風景
一座走向你的山——序吳海涼的《大覺大悟的人生》
叁、小說魅影
小說— 《白鳥之幻》前言
遺忘,寫實主義者,方天
盡是魅影的南方小鎮——黃錦樹的衍生長篇
尋尋覓覓,無邊鉛字淒淒慘慘下
關亞鳳給愛蜜莉的玫瑰,豬笆村的喧囂與憤怒
從《朱鴒書》到李鵲書:未完的武俠夢,逝去的武林——評李永平的《新俠女圖》
砂拉越華文小說在臺灣——以李永平與張貴興為例
一九六九年,別再提起——小說選後
這批麒麟那批斑馬——寫在馬華當代小說編選之後
肆、文學記憶
風的記憶,《蕉風》第二 ○六期
憶周喚,遙想《學生周報》當年
八打靈再也二一七路十號,encore
二一七路十號細說從頭,劉哥與我
一代果然如春夜般靜寂無聲而去
早已如此遙遠的與梅淑貞「一起《蕉風》」的時光,兼談其文
一座豐盈的海——記與有成交往四十年
故人西辭淡水河——記李永平
那年夏天,犀鳥飛過——我編《學報半月刊》時的砂拉越作者
意猶未盡——古晉紀行補述
伍、華語語系Twilight Zone
在華語語系的暮色或晨輝中——時光如此遙遠的中國
從南洋書寫到華語語系
回到華「文」文學——在告別的年代重履華語語系論述
跨域夜行:當華語語系遇見馬來語語系——《夜行:臺馬小說選譯》編選後記
辭目一:「新興華文文學」
辭目二:「在臺馬華文學」
陸、文學史料之必要
小寫方天
再寫方天
文學史料匱乏之窘境——以方天為例
誰在為馬華文學記憶存檔——再以方天為例
饒楚瑜是誰?——文學史料之必要
宋楚瑜、余天與膠園
史料之必要,文學記憶之必要
柒、普通名詞與雜感
「馬華文學批評之匱乏」專題前言
哈瑪星書簡:馬華文學批評與匱乏
甲午歲末友人校書有感之一
甲午歲末友人校書有感之二
少年——「我們的十個普通名詞」之一
學歷——「我們的十個普通名詞」之二
在地——「我們的十個普通名詞」之三
離散——「我們的十個普通名詞」之四
中文系/外文系——「我們的十個普通名詞」之五
說幾句話——《馬華文學批評大系:張錦忠》後記
捌、書與城市及其他
讀書的經驗,思想的脈絡——許德發編《問學行步:二十二位青年學術人的問學自述》代序
讓我更靠近夜空燦爛的星光——影響我的書與我的推薦書單
為什麼要讀馬華文學?
一座看得見(文學)的城市
馬華文學:Not Made in Malaysia
廣州馬華文學會議的「臺灣隊」
春城何處無花踪
展現文學獎的力道
第十四屆花踪馬華文學大獎綜論
在西灣斜陽的餘光中——敬悼余光中老師
哦!陳映真
時延的產物
玖、在多語的夕霧迷園裡
那些年的馬來文學環境——文學雜誌、國語、馬來文學與我
回到華馬文學——《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說七十年》前言
抵抗、離散與旅行跨國性——馬英文學與華馬英小說
華馬英小說小小史
陳團英有個「夕霧花園」
離散與他者
盛開的大紅花——漫談馬來西亞文學
拾、評論當代
一個文化人的卑微夢想——關於理想文化社會的偶感
始於分歧,終於告別,或,告別(不了)的分歧敘事——序黃錦樹的馬華文學論文集
豈容青史盡成灰——也談《南洋文藝》停刊
異代有新聲——記兩場馬華文學研討會
查爾斯河畔的雁聲——五四、五一三,一場運動、一個事件
馬華文學場域與「文學物流鏈」——從一本詩集的產銷談起
文學作為行動——二 ○一九年喬治市文學節與馬華文學
長跑選手的寂寞——文學環境與馬華文學
後記、共沸誌,或獨白
後記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