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的後裔

書名:《莫拉的雙生》
作者:泰絲·格裏森
譯者:陳宗琛
出版社:春天出版
出版年:2009年5月

 

文/ 陳麗詩

            “假如你從來沒看過泰絲·格裏森的小説,那麽,當你決定買下第一本的時候,最好把電費也算進去,因爲,一旦你翻開它,沒到天亮你是停不下來的……”——史蒂芬·金

            雖然我早被故事簡介吸引,但當書到手時,我卻因爲史蒂芬·金的這番話而卻步。《莫拉的雙生》在我的書架上躺了一個星期,這段期間,我每每見到它,心情總是很矛盾,欲取來一讀而快,同時又擔心自己過於沉迷,亂了作息。結果,我昨晚終于看了此書,並且沒有如史蒂芬大師所言“沒到天亮是停不下來”,連看六小時,不曾間斷,終在天亮前看完此書。閒中除了改變一下坐姿,我甚至在這六小時内沒離開座位。我質疑若不是看完了,即使天亮我也無法從這故事中抽身。

            《莫拉的雙生》情節緊湊而且懸疑連連。即使每隔幾章便會插敘瑪蒂達這個看似與主綫故事無關的情節,但不只沒有造成結構鬆散的負面效果,反而更讓人急於追看,渴望知道兩條故事綫的關聯和真相的揭發。在閲讀過程中,當我以爲再讀一段或讀完某章便可以停下來,隔天再繼續時,總是被泰絲·格裏森不着痕跡抛下的小誘餌誘惑,又繼續地閲讀下去,不甘心就這樣帶著問號合上書本。

            這是一本懸疑驚悚小説。封底的内容摘要雖然簡短,卻充分反映了這本書的懸疑氣氛和驚悚氛圍。

他站在坑口低頭看著她,眼神比冰還冷──

  「這不是針對妳個人。我只是很想知道,一個人活活餓死,屍體腐爛,到最後變成一堆白骨,需要多久的時間……妳知道嗎?剛剛妳看到的那堆骨頭是一隻貓。我等了七個月……」

然後,他用木板把洞口封死,開始在上面堆石頭……

那一年,他十四歲。

      四十五年後,麻州的女法醫莫拉.艾爾思回到家時,發現家門口全是警察。門口停著一輛車,車門上有三道爪痕,擋風玻璃上濺滿了血,而駕駛座上有一具屍體……死者竟然就是她自己……

 

            長得與法醫莫拉一模一樣的女死者橫死在莫拉門前的車子裏。這一起謎般的兇殺案又勾起了數十宗不爲人知的兇殺案。《莫拉的雙生》的故事設定很容易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和追看下去的興致。而且,由於故事主要圍繞在兇殺案,書中的描寫也不乏血淋淋的場面,以及緊張的追殺情節。但是,令我覺得心寒戰慄的不是這些血腥的描寫,而是兇手們對人命的輕蔑。

            看完《莫拉的雙生》后,我無法停止思考,對於這些人而言,人命是什麽?他們竟可以有如捏死一只螞蟻般輕易地奪走別人的性命!書中的兇手皆非精神病患或心理變態,他們都是心智正常的人。這樣一來更讓我覺得可怕,尤其是書中結尾処,女主角的一番話,“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和別人並沒有什麽不同。我們都是某种怪物的後裔”,不禁使我想到,是否我們的血液裏都有著殘酷的基因,讓我們隨時會化身成爲怪物?

            蘭克一家人只爲了賺錢,便可以殘忍地定時禁錮、殺害孕婦,以獲取他們販嬰爲生的貨源;書中還有一名警察因愛生恨,竟任意奪走人命還認爲對方活該。當生命被貶低到這個地步,怎能不叫人心寒?另有一個角色,心理醫生歐唐娜對殘酷兇手的心理和行爲有著異常的興趣,甚至為之感到興奮!我想,或許只因被法律等社會因素限制,否則這位心理醫生會是另一個漢尼拔(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男主角)。

            《莫拉的雙生》讓我想到近幾年看到的一些新聞,如美軍虐囚、菲律賓虐囚致死、女博士爲了研究而殺死老鄰居等等。是否人類的基因中有著殺戮的因子,只要遇到某种契機,這因子便會顯現出來?然後,我們就化身成爲怪物了。書中的故事也好,現實的例子也罷,他們(我們?)似乎只要把別人放在比自己較低的級別,就可以奪走他人的性命而沒有罪惡感。

            我們或許都是某种怪物的後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