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百年建業:吉隆坡華人歷史(1857-1957)》(ISBN:9789832463313)
• 探索華人的政治和經濟參與,馬華文化的歷史變遷,華人人口增長。
• 論述華社組織、神廟、義山、學校、醫院、老街、先驅人物、華人路名、二戰史跡、華人新村。
華人是建設的力量
吉隆坡早期的歷史是一段多元融合的歷史。本書嘗試把1857-1957年的吉隆坡華人歷史概略呈現給讀者,以探索華族先輩開發與興旺吉隆坡,乃至延續吉隆坡生命的歷史,顯示華人在吉隆坡各種建設事業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建設與發展),包括:
- 成為錫礦業主力、橡膠種植者、農耕者、製造業工人及創業者。
- 作為會黨領袖及成員,凝聚族群力量。
- 作為投資者及各行業經營者、行商與工匠。
- 作為馬來人的合作夥伴。
- 作為英殖民政府時代的開發承包商。
- 成為中國孫中山推翻清制,建立共和的支持者。
- 支援反日侵略及抗日衛馬運動。
- 作為本土民族,投入爭取國家獨立及公民權運動。
吉隆坡歷史的多元性及華人建設吉隆坡的貢獻都是吉隆坡歷史不可或缺的內容。歷史有多個層面,審觀吉隆坡歷史,須避免政治化、殖民化、片面化及簡單化。華人對吉隆坡的形成與建設,發揮了正面和積極的作用,體現了合作包容,安定利民之主流思想精神。
目錄:
序(一):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總會長陳志雄先生
序(二):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永久榮譽主席張雅誥先生
自序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副總會長暨歷史研究組主任劉崇漢
- 前言
- 吉隆坡名稱之由來
- 話說吉隆坡地名(雷子健專稿)
- 吉隆坡華人史略(1857-1957)
——以政治經濟為關注點
附件(一)全馬華人註冊社團代表爭取公民權大會議案錄(1956年4月27日)
附件(二)全馬華人註冊社團代表大會備忘錄(1956年7月20日)及關於出生地公民權補充意見(1956年8月)
附件(三)馬來亞聯合邦華人社團代表爭取公民權大會工作委員會特別會議議案(1957年10月24日)
附錄(一):1874年:吉隆坡華巫關係的轉捩點簡述
附錄(二):雪蘭莪戰事與馬來領袖之行蹤簡述 - 獨立前馬華文化演變的歷史輪廓
- 吉隆坡華人歷史大事記(1857年以前至1957年)
- 吉隆坡華人人口
- 吉隆坡早期華人神廟
- 吉隆坡早期華人義山
- 吉隆坡早期華人社團中的兩大領導機構
- 1957年之前吉隆坡華校簡述
- 華人領袖與吉隆坡同善醫院之創辦
- 吉隆坡茨廠街、諧街、蘇丹街
- 吉隆坡華人甲必丹
- 葉德來專輯
• 葉德來的歷史地位
• 葉德來一生大事記
• 葉德來家族
• 葉德來故居所在地
• 祖居及碧灩樓
• 葉德來遺物、紀念場所及著作
一、遺物
二、紀念場所
三、"葉德來研究"著作選錄 - 吉隆坡華人群英選輯
• 趙煜(1843-1892)
• 陸佑(1846-1917)
• 陳秀連(1845-1927)
• 陸秋傑(1861-1918)
• 陸秋泰(1871-1931)
• 張郁才(1870-1958)
• 陳占梅(1875-1944)
• 辛炳(1847-1918)
• 辛亞榮(1872-1953)
• 陳振永(1872-1947)
• 朱晴溪(1867-1959)
• 陳嘉庚(1874-1961)
• 朱嘉炳(1881-1965)
• 陳禎祿(1883-1960)
• 李孝式(1901-1988)
• 張崑靈(1893-1962) - 吉隆坡的華人名字街道(劉儒俠專稿)
- 孫中山在吉隆坡
- 日本侵略罪責與吉隆坡慘痛記憶
• 奉納金
• 一位"慰安婦"的控訴
• 九一烈士紀念碑及馬來亞抗日英雄紀念碑
• 紀念中華民國男女僑胞殉難墓(1946年)
• 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1947年)
• 附錄: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紀念總碑 - 吉隆坡的三個華人新村
• 增江新村
• 沙叻秀新村
• 熱水湖新村 - 轉載文章:六十年前的吉隆坡(1910年代)
轉載文章:五十年前的吉隆坡(1920年代至1930年代) - 歲月留影:吉隆坡老照片選輯
《百年建業——吉隆坡華人歷史(1857-1957)》贊助出版經費徵信錄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簡介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及各州分會1978年至2023年出版之文化及學術書刊
劉崇漢編著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