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正如學者饒宗頤所言,華人社會以"旅客茔墓之處理,最為迫切。故華人社團,實發軔於公冢,由公家而組織會館。"是故,義山是華人社會的組織機制及精神象征,但往往也成為歷史保存與文化認同的競逐場域,更因處理身後事所涉及到的民間信仰,華人宗教的海外傳播也獲得在地化。
由詹緣端、古燕秋兩位傑出學者合著的《死生契闊:吉隆坡廣東義山研究》(ISBN:9789833908592)一書的出版,標志著里程碑式的華人社會研究成果。這本書系統性地爬梳了馬來西亞華人義山、墓碑與喪葬禮俗之傳統,進而進入吉隆坡廣東義山與華人社會形成之關聯,再討論義山建制與發展過程、墓的文化形制,以及姓氏,行業、宗教社會史的分析、名人及家族墓園、碑文與墓志銘研究等;此外,還處理了廣東義山中的客籍華人,非常精彩。結論從文化遺産的多元文化視角重新看待義山研究的價值,對了解吉隆坡華人社會的曆史過程,提供了巨大的貢獻。
——江柏炜教授,摘自〈序三〉
目次:
序一 李振光(吉隆坡廣東義山第98、99、104、105屆董事會主席)
序二 姚迪剛(華社研究中心主席)
序三 江柏煒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特聘教授)
緒論
第一章 馬來西亞華人義山、墓碑與喪葬禮俗研究綜述
前 言
第一節:華人義山與墓碑文字研究綜述
第二節:華人義山墓制與喪葬歷史與文化研究
綜論一
第二章 吉隆坡廣東義山與吉隆坡華人社會的形成
第一節:吉隆坡早期華人社會結構
第二節:吉隆坡華裔先賢的身份認同與歷史演變
第三節:華人經濟力量的崛起:錫米之都的經濟軌跡
第四節:吉隆坡的社會建設與文化教育發展進程
結 語
綜論二
第三章 吉隆坡廣東義山的建制與發展史略
第一節:吉隆坡廣東義山的建制
第二節:廣義的歷史年代及其分期
第三節:組織章程、葬地建制與喪葬管理制度
結 語
專題一
第四章 吉隆坡廣東義山墓群的墓形與性質研究:古墓與地域總墳
第一節:華人義山與廣義墓形與裝飾內涵的界定
第二節:古墓墓形及其裝飾特色
第三節:地域總墳名稱和墓形與裝飾特色
專題二
第五章 姓氏、行業、宗教與其他總墳
第一節:姓氏總墳墓形與特色分析
第二節:行業、宗教與其他總墳墓形與特色分析
第三節:宗教性總墳及其文化內涵
專題三
第六章 歷史人物及名人墓與家族墓園
第一節:歷史人物與名人墓
第二節:家族墓園
專題四
第七章 總墳的文化屬性、碑文與墓志銘研究
第一節:總墳的文化屬性分析
第二節:廣義墓碑碑文格式與舉證
第三節:總墳碑志與墓志銘的歷史內涵舉隅
專題五
第八章 吉隆坡廣東義山中所見吉隆坡早期廣客籍華人的喪葬禮俗與文化現象
第一節:墓主捐官、職官、封典、謚、號與字
第二節:講究輿脈兆域的喪葬習俗
第三節:非華人墓及各宗教性總墳的性質
結論
第九章 作為文化遺産的吉隆坡廣東義山及其歷史人文的多元價值
一、義山與會館、學校、行業、醫療、寺廟構成的華人社會的公共空間
二、作為吉隆坡城市人文景觀的廣義:多元文化的共存與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作為當代城市發展的活動空間:市民休閑場所及跨國籍與文化交流的場域
附錄一 廣義先賢列傳
葉亞來 (1837-1885)
趙 煜 (1843-1892)
陳秀連 (1845-1927)
葉觀盛 (1846-1901)
梁湘廷 (1862-1928)
張郁才 (1870-1958)
陳振永 (1872-1947)
林儉堂 (1872-1933)
郭育齋 (1872-1939)
葉隆興 (1874-1937)
陳占梅 (1875-1944)
邝藝良 (1875-1964)
朱嘉炳 (1882-1965)
廖榮枝 (1884-1948)
歐陽雪峰(1890-1960)
陳泰階 (1891-1987)
林文鋈 (1894-1933)
李潤添 (1908-1977)
李國枝 (1911-2003)
附錄二 《死生契闊——吉隆坡廣東義山墓碑與圖文輯要》勘誤表
跋 王琛發教授
引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