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社會觀察家認為,未來的工作所需的兩種型態,分別是創造者(Creators)和服務者(Servers)。能帶來高所得的工作,必須加入有創意的價值和靈魂。制式的工作者(Routine Worker)如一般的律師、一般的會計師,同樣相當脆弱,很容易被外包和自動化取代。如果人們只求執行被指派的工作、照表操作,都會被機器取代,因為低檔工作很快消失。有獨立思考、不斷學習和協作互動,將成為職涯的入場券。
這股全球化與資訊革命的變化,除了衝擊產業形態和工作模式,也對社會與人文思維帶來影響。過去人們相信的穩定、紀律和終身製,開始動搖,取而代之是頻密的轉換工作、同時服務不同工種、跨界與斜杠,甚至面臨舊工種消失和新創產業的變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與工業4.0時代,彈性靈活、分工放權、去中心化、學科交叉成為必要,這對傳統的課程和教學帶來破壞式的衝擊。
在這一波教育變革中,有些國家的教育部門跟上步伐,有些則因應不足而落在後頭,儼然是一場未來國力和競爭力的長程賽跑。教育危機等同於國安危機,此話並非危言聳聽。
《能力.素養.創造力:教育改革如何可能》是"馬來西亞教育大未來"第四本書,解析目前的大馬教育界改革計劃、社會問題,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學模式。本書分四輯:"教改與未來"、"教學與理念"和"高教與困境"、"國族與團結"。
目錄
《馬來西亞教育大未來》系列 總序 / 潘永強
導論 :認同政治、官僚制約、與未來脫鉤:檢視馬來西亞教育 / 潘永強
輯一、教改與未來
未來已來,教育何去? / 程介明
國陣、希盟到未來:馬來西亞教育改革道路的障礙 / 黃瑞泰
難的題目就是高思維? ——對我國高思維教育的評斷和建議 / 杜新寶
不是精英,就是其他:新加坡教改的變革與調整 / 潘婉明
輯二、教學與理念
民主體制下,應該有怎樣的公民教育? / 古燕秋
計算思維與我國信息技術教育 / 龐漢傑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大馬教育現況與孔子教育理念 / 傅承得
華教人格在數碼時代 / 賴國芳
輯三、高教與困境
退場機制?大馬高等教育的兩難 / 宋明家
MQA 與學術評鑑:好心做壞事 / 陳鳴諍
PTPTN 的財務困境與政策效應 / 林保華
未完成的廢除大專法令運動 / 黃彥鉻
輯四、國族與團結
以單源流學校實現國民團結:面對多面向挑戰的淺薄方案 / 陳穆紅
我國應不應該恢復英校? / 廖珮雯
交織的不平等:重新檢視"種族固打製"與"高教私營化"的衝擊 / 黃科量
馬來西亞伊斯蘭宗教教育概況 / 萬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