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婆罗洲文化局与中文《海豚》杂志(1961-1977)

RM27.50

書名 : 冷戰時期的婆羅洲文化局與中文《海豚》雜誌(1961-1977)
作者 : 黃其亮
出版 : 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
出版日期 : 2019年12月
ISBN : 9789839360707
裝幀 : 平裝
頁數 : 206頁
語言 : 簡體中文
定價 : RM 27.50
分類 : 馬來西亞文史資料

3 in stock

Description

 

婆羅洲文化局(簡稱文化局)由英殖民地政府成立於1958年9月15日,恰逢東南亞冷戰的高漲期。根據該局1960年的年報,成立宗旨有三,即(一)協助政府部門出版技術、半技術或教育性質的書籍;(二)鼓勵本土作家積極創作,且發行與待售他們的作品;(三)建設書刊銷售網絡,以推廣本土或海外出版的適宜讀物。到了1970年,砂拉越參組馬來西亞聯合邦計劃以後,該局又加入另一項新宗旨,即協助政府鼓勵人民廣泛的使用馬來西亞語。

顯而易見,文化局的出版、鼓勵本土創作、銷售與馬來西亞化的轉變是在冷戰從高漲至衰退期完成的,從而構成了60、70年代冷戰時期婆羅洲的特殊文化景觀。在將近20年的出版期限中,它經歷了冷戰鬥爭、殖民政府統治、反殖反帝反馬來西亞計劃動盪時期及馬來西亞建國等重大事件。

中文版《海豚》正是在這背景下出現,並且是唯一一份由文化局籌辦及編輯的砂華學生與青年雜誌。其出版年份介於1961年11月至1977年9月,總共有191期。雜誌的閱讀對象除了高小與初中華校生,高中生或離校生(畢業或輟學)更是重要的潛在讀者。

此外,《海豚》內容豐富,意蘊深厚,既有地方、各族群與風俗介紹、民間故事、歷史故事、國英語園地、算術之頁、常識習題、學生園地、攝影等,又加插漫畫圖,可謂文圖並茂。從整體銷售數量來看,它極受文化界、教育界與知識青年們的歡迎,是文化局主要銷售業績。

本文嘗試把《海豚》的創刊置於文化冷戰的脈絡進行考察,從編輯與選文解讀它出版的表層與背後意義,藉此勾勒英殖民政府賦予婆羅洲文化局與中文《海豚》的特殊使命。

 

目錄:

代序
致謝
內容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1 緒論

1.1 研究主題與範畏
1.2 研究目的
1.3 相關研究
1.4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

2 冷戰時期的砂拉越社會、政治與文運概況

2.1 左翼勢力的崛起
2.1.1 各地左傾青年組織的興起
2.1.2 左翼工運、學運、農運與民運

2.2 左翼運動衝擊下的砂拉越政治
2.2.1 左翼政黨的崛起
2.2.2 反馬來西亞計劃行動

2.3 反殖期間的左翼文運
2.3.1 新聞媒體
2.3.2 書店與書報社的成立
2.3.3 文藝作品的思想內涵

2.4 小結

3 冷戰時期婆羅洲文化局的出版品與徵文比賽

3.1 成立背景、宗旨與組織

3.2 出版品類型與銷售情況
3.2.1 四種語文雜誌
3.2.2 各語文書籍
3.2.3 技職知識和保健宣傳手冊

3.3 徵文比賽

3.4 小結

4 《海豚》雜誌個案研究

4.1 創刊語與徵稿條例

4.2 灌輸婆羅洲本土意識
4.2.1 刊登婆羅洲風土民俗的文章
4.2.2 介紹土著民族故事
4.2.3 宏揚本土各族名人事跡
4.2.4 介紹婆羅洲的自然生態
4.2.5 鼓勵熱愛鄉土的創作

4.3 培養國家認同感
4.3.1 加強對國家標誌與行政體制的認識
4.3.2 設立馬來文(國語)版位
4.3.3 介紹多元民族社會與宗教習俗
4.3.4 貫徹愛國意識

4.4 小結

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eight 0.4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