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於道:余英時及其中國知識人研究述論

RM55.00

書名 : 士志於道:余英時及其中國知識人研究述論
作者 : 葉漢倫
出版 : 拉曼大學學院社會經濟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 : 2022年09月
ISBN : 9789670115092
頁數 : 290頁
裝幀 : 平裝
語言 : 簡體中文
定價 : RM 55.00
分類 : 文化研究東南亞研究

1 in stock

Description

 

在一位以中國史研究為專業的史學家來說,彰顯中國文化傳統的價值或"道"的現代轉化,就是"士志於道"精神的現代實踐和傳揚。余英時的著述使中國史學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取得了"守先待後"的承傳,發揚了中國傳統的治學精神,也彰顯了中國史學的現代意義。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現,也是知識人以身弘毅的現代詮釋。

《士志於道:余英時及其中國知識人研究述論》(ISBN:9789670115092)主要討論余英時先生對中國知識人角色變遷的歷史論述。通過余先生本人的概念框架,著重分析其知識人論述對闡釋中國歷史的延續與轉化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本書透過余先生特有的"中國情懷"來嘗試理解他開創中國知識人的緣起、變遷和規模,並以他對傳統知識人歷史變遷的闡釋和現代知識人價值轉化的抉發來展開討論。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余英時其人其學概說
二、文獻與論述
  (一)專著與文集
  (二)期刊與學位論文
  (三)余英時的史著與文章
三、余英時方法論的觀點
  (一)史無定法與學問三分說
  (二)內裡理路與外緣影響
  (三)貫通與比較的視野和實踐
  (四)守先待後的學術立場

第二章 中國情懷與知識人研究的開創
一、中文著述的重新開展
  (一)行政重任的"事上磨練"
     1. 弘揚"新亞精神"
     2. 領導改制小組
  (二)重回東方的領悟和自覺
二、中國情懷的凝聚與煥發
  (一)起源
  (二)性質與影響
     1. 超越政治現實的文化情結
     2. 陀山鸚鵡濡羽救火的情懷
     3. 中國情懷之效應和影響
三、余英時的中國知識人研究
  (一)"中國知識人"釋義
  (二)從"知識分子"到"知識人"

第三章 傳統知識人歷史變遷的闡釋
一、知識人與道的"不可須臾離"
  (一)軸心突破與禮樂傳統
  (二)追求打通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
  (三)"人""道"合一:內向超越的最高境界
二、知識人與中國思想史上的四大突破
  (一)從"禮壞樂崩"到"道為天下裂"
  (二)個體自由與群體秩序
  (三)回向三代與同治天下
     1. 入世轉向與新儒家的興起
     2. 宋代士大夫政治主體意識的出現
     3. "以天下為己任"與"共定國是"
     4. "得君行道"及其挫敗
  (四)士商互動與"覺民行道"
     1. 士商互動與"新四民論"
     2. 龍場頓悟與"覺民行道"
三、知識人從"尊德性"到"道問學"
  (一)"朱、陸異同"論轉出儒家智識主義之興起
  (二)內在理路:從"尊德性"到"道問學"

第四章 現代知識人價值轉化的抉發
一、文化危機下的"現代格義"過程
  (一)現代中國思想的激進化
     1. 激進化的不斷加速
     2. 激進與保守的論爭
  (二)五四:未完成的思想文化運動
二、現代知識人的價值轉化
  (一)獨立與自由:陳寓恪
     1. 研究動機
     2. 研究特點及其影響
       (1) "詩文互證"與"古典今情"
       (2) "陳寓恪熱"的帶動
     3. 勾勒陳寓恪史學特色與學術精神
  (二)重估價值:胡適
     1. 起點和動因
     2. 為胡適作思想史的定位
     3. 以當事人的日記"還他本來面目"
  (三)為故國招魂:錢穆
     1. 闡發"一生為故國招魂"的精神
     2. 闡述錢穆的儒學實踐
     3. 闡明"學問宗主"與"不立門戶"之要義
三、現代知識人的困境與出路
  (一)中國知識人的邊緣化
     1. 政治邊緣化與邊緣人的崛起
     2. 三重的文化邊緣化
  (二)儒學的現代困境與出路
     1. "游魂":儒學的現代困境
     2. "日用常行":儒學的現代出路

第五章 結論
一、對歷史與文化的追索
二、中西比較與文化詮釋
三、守先待後與士志於道

書目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eight 0.4 kg